山影股份增资招股一事终尘埃落定

2017-02-21 12:29:46 编辑:小菜虫 关键词:山影股份增资招股一事终尘埃落定

山影股份并不是第一家谋求上市的国有影视企业,随着国企改革的铺开,国有影视企业上市渐渐升温。

山影股份增资招股一事终于尘埃落定。

山影股份增资招股一事终尘埃落定

2月9日,山东产权交易中心发布的最新公告显示,山影股份欲转让公司15%股权,作价6亿元,已有8家资本有意入股。增资完成后,山影集团、山影资管、山影投资的持股比例将变更为43.35%、33.15%、8.5%,万达院线将持股4.5%,成为山影股份第四大股东。

“万达本身对电影及有关影视公司投资机会都比较看重,而且万达也一直在做综合性影视产业,包括电影的上下游和建影视基地等。此次投资山影股份并不意外。”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陈少峰坦言,山影股份这几年的业务虽不然错,但却不稳定,引入资本后可促进其并购,业务稳定性更有保障,为后续的上市做铺垫。

记者梳理发现,山影股份2013年净利润为100万元,2014年净利润为289万元,2015年净利润为9108万元,2016年则为约1亿元。不过, 2014年至2016年上半年山影股份负债率却高达80.58%、77.48%、72.88%。

除山影股份外,去年上海电影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上影股份)和中国电影集团公司(下称中影)等国有影视企业已成功上市。

谈到上市对公司最大的影响,上影股份董秘张晖对记者表示:“信心不一样了。有其他股东的参与,这些股东对企业也有一定的要求,让企业能够迈上一个新台阶。”与将包括电影制作在内的全部主营业务打包上市的中影不同,上影集团主要是将发行、院线和影院投资经营等业务放入上市公司里。

对于有国企背景的影视公司来说,上市或许还意味着更多。上影集团董事长、总裁任仲伦此前曾表示,中影和上影股份的上市标志着国有电影公司的重新崛起。“意味着原来的国有传统电影企业,摆脱了历史遗留问题,慢慢走出了困境,开始与其他一些比较活跃的电影企业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进行新一轮的竞争。”任仲伦如是说。

多数转型难

受制度等一系列因素的约束,对大多数国有影视企业而言,前面的路依然相当坎坷,时刻面临着渐渐被遗忘的命运。

已经上市的中影、上影和正在谋求上市的山影股份虽然看起来很美,但现实却是,受制度等一系列因素的约束,对大多数国有影视企业而言,前面的路依然相当坎坷,时刻面临着渐渐被遗忘的命运。

由于得不到资源支持,包括峨影、长影、西影等在内的其他国有电影集团,都曾先后陷入没落。

以长影集团为例,其2014年度至2015年度营业利润均为负,营业外收入分别为6717.59 万元和6832.95万元,占利润总额为比重分别为127.19%和158.11%。

峨影集团董事长何世平曾表示:“包括长影、西影、珠影和我们峨影,长期以来,日子是非常非常难过的。国有院线与万达等民营企业在市场上竞争时,在灵活度方面很难跟人家比。”

的确,相对于民营企业来说,国有影视企业在资金、资源方面本应具有较多优势,但现实却是民营企业更胜一筹。中投顾问文化产业研究员蔡灵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其原因关键在于创新力,国有影视企业的管理行政色彩较浓,创新活力较低,这在文化类企业中属于‘致命伤’。而一些民营企业,在顺利实现上市之后,充分利用资金优势,在影视市场中获得了较大成就。”

人才流失和老龄化则是另一个重要的问题。“我们现在一线的编剧、导演,基本上都是五六十岁。”何世平坦言。江苏广电控股的幸福蓝海集团董事总经理洪涛也曾公开表示,激励机制落后导致体制内的精英人才纷纷流向市场化企业,成为有国企背景的影视文化企业面临的一大难题。就连正在尝试上市的山影股份也曾因为业务骨干激励制度而被耽误,因为国企管理制度的原因,山影股改进行较慢,这几年不少影视人才从体制内出走,例如打造出热播剧《琅琊榜》、《欢乐颂》的侯鸿亮、孔笙班底。

陈少峰还认为,缺乏创造力,自身没有活力也是导致多数老牌电影公司没有转型成功,渐渐走下坡路的主要原因。“有一些老牌的电影公司已经抛弃电影业了,为了追求利润去搞跨界经营, 仅靠制作一些宣传片或者依靠政府的资源补助过活,既没有拿得出手的作品,也没有影响力。想要发展电影制作,还是要保住传统的业务。其实像山影这种重视内容制作的影视公司目前已经很难得了。”

在转型方面,国有影视企业的步伐仍然较为缓慢。“在转型上,国有影视企业其实是追着民营企业在进行,民营企业的转型更接近市场变化,比如万达院线的转型是将重资产变成轻资产,而像中影、上影股份、山影股份这些公司的转型还是在追求市场化运作和公司化运作。”易观智库分析师黄国峰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