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迎来了众所期待的“深港通” IPO市场则并没有明显提升

2016-12-14 15:41:35 编辑:小菜虫 关键词:今年迎来了众所期待的“深港通”

尽管香港资本市场今年迎来了众所期待的“深港通”,但其IPO市场则并没有明显提升。毕马威估计,今年香港IPO的集资金额将达到1950亿港元,创下3年以来的新低,不过市场人士认为,深港通对促进IPO市场有正面作用。

今年迎来了众所期待的“深港通”

毕马威估计,香港IPO的集资金额将达到1950亿港元,连续两年成为全球集资金额最高的地方,同时,2017年将有120家公司在香港上市,集资2000亿港元,虽然2016年,香港全年IPO宗数预计达到120宗的水平,但毕马威预计,IPO集资额将从2015年的2630亿港元,下跌26%至1950亿港元,创下过去3年以来的新低。

香港大型IPO有所减少

毕马威称,集资额创下新低的主要原因是,单笔超过50亿港元的大型IPO有所减少,而在2015年,有15家公司募集资金超过50亿港元,相比之下,2016年只有10家。以集资额计算,金融服务业在2016年继续主导香港市场,约占全年总集资额的70%,高于去年的54%,毕马威分析指出,10大IPO项目中有9宗来自金融服务业。

毕马威资本市场咨询组合伙人刘大昌预计,2017年较大宗的IPO可能会有5至10间,而且肯定是金融业的企业,才会有如此大的集资需要,而且内地公司将会成为主要主导。不过,最终这些企业能否来香港上市,都需要看整体经济环境、以及公司自身的时间表。而根据2016年的分析,医疗、生物科技及TMT都是不错的行业,未来都会活跃在香港的新股市场上。

毕马威中国香港资本市场发展主管合伙人李令德称,香港将继续成为企业上市首选目的地,而最近启动的深港通将可能提升内地和香港资本市场的流动性,进一步加强两地资本市场的整合,这将增加香港作为投资中心的竞争力。

李令德称,随着中国经济多个领域实行去杠杆化政策,中国企业对股权融资的需求预计将继续,预期更多中国企业将在香港上市,现在正在申请在香港上市的企业,超过半数来自中国内地。

有分析发现,今年香港上市的IPO整体开始趋于小公司,数据显示,香港主板和创业板2016年第四季度共有49家公司首发上市,共筹资78亿美元,IPO宗数较第3季度上升63%,但筹资额却下降25%,显示越来越多小公司到香港上市。

安永在一份报告中称,今年香港主板和创业板整体趋向于小宗交易,2016年第四季度的平均交易规模下降至1.58亿美元,2016年第三季度和2015年第四季度,分别为3.97亿美元和2.7亿美元,创业板的持续强劲,更让这一趋势愈加明显,与2016年第三季度和2015年第四季度相比,创业板的集资额分别增加了235%和179%。

深港通利好IPO市场

“深港通”在12月初正式启动,为国际和香港投资者提供了一个新的投资渠道,毕马威称,虽然深港通实施方案以及取消总额度不会对香港IPO市场产生即时影响,但长期来说,中国和香港资本市场的流动性及市场之间的关联性也将产生影响,中国企业的融资需求也将更受广泛的国际投资者的关注。

安永亚太区上市服务主管合伙人蔡伟荣称,深港通的推出,将逐步吸引外国机构投资者对于A股市场更多的参与,就长期来说,有利于提振市场的情绪。

不过,从目前香港的监管层面,似乎有一层阴霾笼罩着。2016年的监管环境更加严格,为了打击年初股票市场的投机行为,香港交易所在6月发布了IPO审核指引文件,旨在加强创业板及中小板块上市审核的监管。

这种监管的改变,迫使很多小公司“抢闸”上市。2016年,交易规模小于10亿港元的小型项目,在创业板IPO项目中所占份额创下历史新高,截至11月底,香港IPO申请已达146家,超过半数来自创业板,但能成功申请上市的企业,可能会在短期内受到审批程序收紧的影响。

另一方面,香港证监会和港交所联合发布有关改善香港联交所的上市监管决策及管治架构的咨询文件,引起市场热议,该咨询文件旨在加强香港证监会和香港联交所紧密合作,并简化上市审核程序,但市场参与者对于咨询文件持有不同看法,香港证监会和港交所即将达成的咨询结论,将成为2017年最受关注的监管事项之一。

刘大昌称,咨询在11月已经截止,明年才会公布具体情况,他支持监管机构提出的改善资本市场的建议,至于是否会对新股IPO有影响,他认为经济环境、整体行业的发展以及公司自身的时间表,比单单制度的影响更大。